本報記者 楊又華
  (一)
  占地百餘畝的杜鵑園裡,品種達700多個的35000盆杜鵑花正如火如荼,色彩繽紛,爭奇鬥艷,讓人動心駭目;占地240多畝的荷花園,此時雖只見枯荷蕭疏,嫩芽初吐,卻可想見夏秋時節“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壯景;占地200多畝的蔬菜博覽園,電腦控制的鋼架大棚里,展示著當今世界最先進的農業科技——滴灌、霧培、水培、盆栽、東北草炭機質土……
  與這幾個園相毗鄰的是正在緊張建設中、即將竣工的其他4個園子:櫻花園、桃花園、蘭花園、盆景園,每個園子,從規模、檔次到品種,在全省乃至全國,均可稱翹楚。
  驅車往前約2公里,便進入核心景區——占地1800畝的生態園。湖光塔影、廊橋亭榭等40餘處景點掩映綠樹叢中。陽光和煦,春風送爽,游行其間,恍若仙境。七、八個山頭,既有平整的瀝青路盤桓而上,也有僻靜的游道曲徑通幽。車道、游道兩旁,繁花似錦,綠樹如蓋。3萬多株日本黑鬆、紅楓、羅漢松、櫻花、桂花、杜鵑等名貴花木,15萬多棵銀杏、樟樹、水杉、松樹等綠化樹木,把整個生態園裝點成了一個芳香四溢的錦繡世界。山坳里,6個總面積達200多畝的人工湖水光瀲灧,曲橋垂虹,曲欄回護,白天鵝、黑天鵝、丹頂鶴、大雁、黃鴨等珍禽歡舞翔集,給這個幽靜的所在平添無限生機……
  (二)
  這個“大觀園”般美麗的所在,名叫“盤龍現代農業示範園”,地處長株潭三市交界處的“綠心”地帶,距長沙市24公里,距株洲市和湘潭市區10至12公里,長株潭城際鐵路穿園而過。是湘潭市岳塘區按國家5A級景區標準打造的休閑、觀光農業旅游項目。遠期規劃面積1萬畝,正在建設和已建成的面積達5000畝,其中建成3000畝。目前正在申報國家4A景區。
  在長株潭城市群500多平方公里的“生態綠心”地帶“冒”出這樣一個大園子,參觀考察的人們帶著好奇和疑問而來,留下驚喜和贊嘆而去:“你們為長株潭建了個‘大花園’!”“湘潭旅游過去有‘紅色名片’,現在你們將會有一張同樣聞名的‘綠色名片’!”
  (下轉9版)
  “長株潭生態綠心究竟如何提質、提升式的有效保護,如何在最大限度地發揮生態效能的同時,挖掘它的經濟潛能,過去大家一直在思考,看了這裡,我們找到了答案。”前不久,省兩型辦一位負責同志在園區盤桓了大半天,臨走時留下這樣的感嘆。
  (三)
  雖然地處湘潭市近郊,可2009年前,這裡只是一片蠻荒之地,土地貧瘠,道路不通,鄉民貧困,示範園所在地“指方村”被人稱為湘潭的“西部地區”。
  是夢想照亮了現實,是夢想創造了奇跡。
  在家鄉的土地上,建一個美麗的大花園。這個綠色的夢想,在盤龍現代農業示範園的投資人和創建者--湘潭盤龍集團董事長馮友根的心裡,蘊藏了十多年。上個世紀90年代末,省有關部門組織了一次去國外的考察學習,時任湘潭市紅旗農場場長的馮友根位列其中。異國山清水秀天藍地綠的優美環境讓他看得眼熱,但內心深處卻萌發種種不服:咱們的自然條件並不比人家差,關鍵是我們缺乏意識,缺乏身體力行的建設者!
  十多年來,他便一直在為“圓夢”而悄悄地做著準備,其中最核心的工作,是想盡一切辦法搜羅全國、全世界奇花異木的花種、樹種。
  他帶著一班人馬跑遍了全國各省區,並先後跑了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伴隨著他的步履,各種奇珍收入了他的“行囊”:他“淘”來了中東銀海棗,華盛頓椰樹,澳大利亞佛肚樹、棕櫚和黃金翠柳,越南木棉和紫薇、日本黑鬆、羅漢松、少女楓和玉龍草……“淘”來了美國、加拿大、日本、朝鮮和國內各地的38個品種的櫻花,300多個品種的蘭花,1600多個品種的荷花,350多個品種的茶花,全世界杜鵑共900多個品種,他的杜鵑園竟有700多個!
  正是有了物資儲備和技術儲備,盤龍現代農業示範園才有了瞄準國家"5A"景區的底氣。
  當然,夢想要落地生根,還需要有優良的土壤和氣候。是全省蓬勃開展的兩型建設為馮友根圓夢提供了契機。
  當這一項目上報區里後,岳塘區委區政府迅即將其確定為重點工程、精品工程和兩型示範頂目,在土地流轉、建設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向上爭取項目等方面全力提服務和支持,從而使其得以風雨無阻地全速向前推進。
  (四)
  岳塘區指方村村主任劉雙軍是當地的一位能人,過去一直在湘潭城裡經營著好幾個賺錢的項目。盤龍現代農業示範園進駐後,他捨棄城裡的的生意,回村擔任了月工資幾百元的村官。別人問他圖啥?他說,盤龍項目點燃了農民的致富夢,小康夢。能夠帶領鄉親們改變家鄉的面貌,是自己人生最大的意義。
  他現在一天到晚忙得不亦樂乎--挨家挨戶找村民談土地流轉,奔波各個項目工地幫著維護施工環境,規劃村裡未來的發展藍圖……他說,我這不光是為盤龍服務,我是為我們自己服務,我們在和盤龍一起共同創造金光燦爛的明天。
  岳塘區區長王永紅介紹說,盤龍現代農業示範園雖然還在建設中,但它已徹底改變了這個地方的面貌,產業富民、創業富民的示範、輻射、帶動效用已經顯現。
  路、電、水通了,接下來馬上要通寬帶、通天然氣,偏僻閉塞的山村豁然開朗。徵地拆遷和土地流轉給農民帶來了財產性收入。而若大的工地常年用工達300個以上,這使當地大批40、50乃至60、70人員在家門找到了季節性、臨時性的工作,他們年均收入在2萬元以上。
  指方村村民王富強一家過去住的是一棟快散架的土磚屋,兩個兒子20多歲了還和父母住在一起。現在,他們用徵地拆遷和土地流轉後補償的資金,建起了兩棟總面積達500平方米的新房,兩兄弟都買車跑起了運輸。
  在緊挨著園區的田野上,記者看到,家家戶戶的農民都建起了新樓房,還有從園區拆遷出來的18戶農民,住進了由盤龍集團統一規劃、設計,具有江南風格、像別墅一樣的農民新村。
  盤龍現代農業示範園所轄的荷塘、青山、指方三個村,過去是岳塘最貧窮落後的村,現在,荷塘、指方兩村已成為全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其中指方還成功申報了全省特色旅游名村。
  盤龍在這裡創造了一種獨具特色的土地流轉模式:每家留足人均5分口糧田土後,其餘由村集體統一征收,一部分提供給示範園作項目用地,另部分由村集體儲備,作為將來配套產業的開發用地。
  (五)
  有人這樣評價馮友根: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也是一個難得的實幹家。
  5年前,得知他準備投巨資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園時,本地的一些老闆同行當面取笑他,“搞了人個不曉得何年何月才能回本的‘空頭路’!”馮友根說:“不能滿腦子只想錢,弄得水濁了,空氣變質了。我們要為子孫後代積點德,為兩型社會建設做點有意義的事。”
  5年來,為建設盤龍現代農業示範園,他傾盡了全部的積累,到目前為止,已投入近7億元,每年光算利息就是幾千萬。據測算,到一期工程建成,至少還要投入3個多億。
  把一壟荒地一座荒山變成精美的花園,是多麼浩繁的工程!馮友根和他的團隊就像一群螞蟻,一點點地往前啃,一天天地埋頭乾。他既是老闆、設計師、指揮員,又是最賣力的勞動者。5年多來,除了出差,他每天都“釘”在工地上,晴天一頂草帽,雨天一雙套鞋,早上八點出工,一般乾到晚上十一點。
  是啊,對於有志於造福桑梓和社會的當代企業家來說,還有什麼比逐夢“兩型”、創百年宏業更美好的事情嗎?  (原標題:逐夢“兩型”繪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p76tphpv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