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劍橋金庸(17)
  五嶽派覆滅後大約二十年,兩名龍姓和木姓的青年武術家在航海旅行時漂流到東海的一座島嶼上。在那裡,他們發現石壁上刻有唐代詩人李白的詩歌名篇《游俠之歌》及其註解,在註解中隱藏了一部武術學的高深研究著作。這部著作極有可能是1270年南宋覆滅時期的武術家們特意為後世保留的思想結晶,主其事者或許為黃藥師。
  這部著作中也包含了武術世界的理想主張。這種理想是雙重性的:首先是對於武術自身達到至高境界的追求,其次是對於武術實現正義的信心。在兩位武術家試圖解讀其中武術典籍內容的同時,他們也成為這種武術理想的堅定信徒。此後通過招收弟子來到島上,他們將這種湮沒已久的理想主義重新發揚起來。這座島嶼也因此被他們命名為“俠客島”,意為“屬於游俠的島嶼”。
  在1533年,龍與木離開了俠客島,去邀請武術世界公認的兩位大師,妙諦與愚茶來參與解讀。在對於任何武術典籍都據為己有和秘而不宣的習俗下,龍與木打破了門派的界限,和其他武術家分享自己的發現,不能不說是難得的高尚行為。
  武術世界兩大首腦人物的到來使得俠客島的跨門派武術研究進一步邁向繁榮。不久後,四人決定進一步擴大這一武術學院的範圍,將其他著名武學家也邀請進來。同時,按照理想主義的原則,經過詳細調查,對於那些作惡多端的武術家予以打擊,除非他們接受邀請來到俠客島。這就是著名的“賞善罰惡”原則。
  調查發現,後者的範圍之廣出於意料,幾乎每一個武術門派的掌門人都有劣跡。這一點或許並不像看上去那麼難以理解。在缺乏約束機制的情況下,武術這種暴力工具的獨占性,必然包含著對於非武術人群的剝削和掠奪。
  然而俠客島的領導者並不理解這一點歸屬於武術世界本質存在的負面性,而簡單地認為這是個人的邪惡所致,同時強調對邪惡的懲罰應當立即執行,只有應約前往俠客島,交出自己的武學知識才可能獲得寬恕。在俠客島1533年的第一次“邀約”中,因為不服從而被殺的武術家多達十四人,另外有三十七人應邀前往俠客島,但再也沒有離開過。
  同樣的慘案在此後幾十年反覆發生。通過這種簡單而粗暴的恐怖主義行為,俠客島建立了對武術世界的隱匿統治。對於俠客島來說,它正在不遺餘力地貫徹其理想,通過逐步消滅“邪惡者”,讓武術世界變成一個至善的烏托邦。在這一時期,大部分武術資源都被集中到了俠客島,從而不僅使得跨門派的、長期的武術學研究成為可能,也使其領導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對武術世界進行控制,武術世界的天空上宛如出現了一座飛行的拉普他島(Laputa)。
  但俠客島以正義之名進行的統治並未達到效果。武術世界的諸多問題並未解決,反而由於其在武術世界引起的巨大震蕩,製造了更多的問題。在十六世紀中葉來自日本和中國海盜的“倭寇”之亂,由於俠客島對於中國武術世界防禦能力的嚴重削弱,變得極其難以剋服。俠客島對於中國沿海武術勢力的掃蕩,甚至被認為是倭寇的進犯本身。對俠客島自命的正義來說,可謂是莫大的諷刺。
  □新垣平(作家)  (原標題:俠客島的崛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p76tphpv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